查看原文
其他

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遇到问题如何解释,才是孩子乐观养成的基础

2017-03-28 檩子 小花生网

檩子:这周二,我们继续和大家分享一些来自当今世界有影响力的教育心理学书籍的核心内容。今天,我们来看看关于孩子“乐观养成”的一些研究成果。


“乐观”这个概念在儿童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儿童时期形成的乐观性格被认为是影响成年后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方面的研究,不得不提马丁·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和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



马丁·塞利格曼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心理学教授、美国心理协会前主席,提出了从“习得性无助” 到“习得性乐观”的教育方法,被誉为“积极心理学”之父,也是心理学领域的全球畅销作家。他的 The Optimistic Child -《教出乐观的孩子》,是儿童心理与教育领域的佳作,在国外被很多爸爸妈妈和老师列为必读书。在中国,积极心理学可能更有实践价值。教育专家孙云晓说:


中国教育太需要积极心理学了,因为在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之下,中国的孩子特别容易产生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倾向。


怎么培养乐观的孩子?这本书里,一个核心论述是:对事物的解释风格是影响孩子乐观和悲观性格形成的关键因素。而乐观养成的基础,就是改进孩子遇到问题时的“解释风格” ... 


孩子的性格养成,是很多朋友非常关心的问题,这篇来自世界级专家的文字,基于多年的实证研究,道理并不艰深,很容易读懂,也有现实可操作性,大家看看,是不是平时生活里的确有这些需要注意的方面,能帮助我们的孩子去乐观地看待自己、看待世界?


The Optimistic Child - A proven program to safeguard children against depression and build lifelong resilience

  

解释风格:乐观养成的基础

by 马丁·塞利格曼


然而,孩子的悲观并非与生俱来,和现实生活环境也并非有直接联系,比如许多人生活在较差的环境里(贫穷、疾病 ...),但是他们仍然能保持乐观。更多的时候,孩子受父母的影响更大,可以说:孩子不快乐,父母有责任。


悲观对孩子来说是一剂“毒药”。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问题我已研究了20多年,对千百个成人和儿童做了仔细的跟踪研究,得到的结论是,在以下三方面,悲观者的表现更差:


1、他们更容易感到抑郁;

2、他们在学校、工作、运动场上取得的成绩都低于他们的自身潜力

3、他们的身体健康情况不如乐观者 ... 


对世界持有悲观的看法,所付出的代价是很大的。而且,孩子的悲观可能成为他终身的“心理习惯”。但好消息是,在父母的引导下,孩子可以从小习得“乐观”。


而乐观养成的基础,就是改进孩子遇到问题时的“解释风格”


什么叫乐观?我们大多数人的理解是:乐观是更容易看到事物好的一面,看到半杯水时认为它是半满,或者给自己励志: “这件事,我能行” ... 



不过,这些只是乐观的表象,而并非是乐观的基石。


从过去20年的研究中,调查者已经了解到乐观的基本原则。乐观的基础,在于我们对事物原因的看法。我们都有对原因的习惯性看法,我称此为个人特有的“解释风格” (explaining style)。解释风格从儿时开始产生,经常一辈子都不怎么变。


当一件好事或坏事发生在孩子身上时,孩子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去解释事情为什么会发生 ... 


1、永久性解释:这件事是暂时的,还是永久的?


永久性是指,悲观的孩子认为坏事发生的原因是永远存在的,既然原因永久存在,坏事就还会不停地发生。相反,乐观的孩子相信导致坏事发生的原因只是暂时的。


悲观孩子看来:

  • 永远没有人会和我做朋友。

  • 我的妈妈是世界上脾气最坏的妈妈。

  • 小乐讨厌我,他再也不会和我一起玩。


乐观孩子看来:

  • 刚转学,没有朋友很自然,过段时间就会有新朋友了。

  • 我的妈妈从来没有这样坏脾气过,她可能心情特别不好。

  • 今天我可能让小乐生气了,他不肯和我玩。


对同样事件的不同解释,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截然不同。


在第一个例子中(没有人会······),悲观的孩子认为造成没有朋友的原因会永久持续,但是乐观的孩子则认为只要他继续花时间(······需要时间······),最终是会交到好朋友的;


在第二个例子中(·····最坏的妈妈······),悲观的孩子认为原因是长期的性格所致,而乐观的孩子则怪心情不好(······坏心情),而心情是可以转变的。


总之,悲观的孩子多会认为坏事会持续产生,乐观的孩子则认为坏事往往是短暂、可改变的状态造成的。


如果你的孩子将他的失败、遭拒绝以及遇到的困难称为“永远”或是“从不”,那么他属于悲观型。如果他将失败等原因限制在一定范围内,将不好的事视为“有时候”、“最近”,那么他就属于乐观型。


乐观与悲观的孩子,对好事的发生也会有不同的解释,而且解释方向和遇到坏事时正好相反。


乐观的孩子将好事发生的原因归为自身的特性与能力,比如努力工作或讨人喜欢,他们会用“总是”来形容好事的原因


悲观者则将好事归因于过渡性原因,“我那时心情好”或“我这次努力练习”,他们对好事的解释限于“有时候”和“今天”,并且时常用过去式和限制次数,“我这次努力练习……”。


相信成功是永久性因素引起的孩子,下一次会更努力地去尝试;相信好事发生的原因只是暂时的孩子,即使成功了也可能放弃,因为他认为成功只是一次意外。


悲观孩子看来:

  • 赢得演讲冠军的唯一原因是我这次练习很认真。

  • 我被选为班长是因为其他小孩想要讨好我。

  • 爸爸花时间陪我是因为他最近心情比较好。


乐观孩子看来:

  • 我赢了是因为我个努力的小孩,并且做好了充分准备。

  • 我被选上班长是因为其他小孩都喜欢我。

  • 爸爸最喜欢和我在一起。




2、普遍性解释:这件事是特殊的,还是普遍的?


普遍性是指,悲观的人认为失败是对自己的完全否定,乐观的人则认为导致失败只是因为局部原因。


比如落选足球队,悲观的孩子认为是因为自己的能力很差,所以注定一事无成。乐观的孩子的解释是自己在这方面的运动能力不够好。


这一点尤其重要,形成了普遍性解释风格的孩子容易一遇到失败就容易完全放弃,而形成了局部性解释风格的孩子也许在某一方面有了无助感,但仍会坚持走完全程。


举个例子。Jeremy与Melissa同为七年级学生,他们参加一个很多学校参加的评选,选中就有机会去白宫和美国副总统对话环境保护问题。当然,每个七年级学生都希望自己被选中。


校长决定通过举办论文竞赛的方式选取学生代表。Jeremy 与 Melissa 花了好几个星期的时间做准备,投入了大量精力。但最后,JeremyMelissa都没有被选中,两个人都十分失望,但是Jeremy与Melissa对此有很不同的反应。


Jeremy的反应:


“我是个失败者!我如此努力写这篇论文,结果还是输了。我的写作能力真是很差,就好像我所做的其他事一样,从来就没有一件事顺利,我还不如放弃算了,反正不管我怎样努力,到头来总是做不好,还是就做我自己吧!我知道每个人都认为我很笨,我还异想天开地认为自己有机会去白宫,我的朋友一定在背后笑我。”


放学回家后,Jeremy躲进自己的卧室,拒绝与父母交谈。晚饭时,在妈妈的一再坚持下,他才上桌吃饭。他挑剔食物,满脸不高兴的样子,晚饭后,爸爸要带他去打球,朋友来找他去骑脚踏车,他都不愿意去。

Jeremy退缩的表现持续了好几天。他对学校、家庭和朋友都不感兴趣。这段时间没有任何事能给他带来欢乐,他抑郁的心情也无法纾解。


在Jeremy的反应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他对失败的普遍性看法。相反,Melissa则将她的失败归结为特定的原因。Melissa的反应是这样的:


“我搞砸了!我想我可能不是个好的写作者,我尽最大努力去做了,但是老师还是因为Betsy和Josh的作品更好些。”


Melissa放学回家后就哭了,她告诉妈妈,她是多么失望,并且说她再也不要如此努力了。妈妈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安慰她,到了吃饭的时候,Melissa和爸爸又讨论了这件事,不再哭了。Melissa比平时吃得少,但是当爸妈提议去吃冰淇淋时,她显得很有兴致。虽然整个晚上她还是很不高兴,但是Melissa打电话给朋友,两个人谈论论文比赛以及周末一起逛街的事。


每当Melissa想到论文比赛的事,她就觉得不快乐,但是她对生活中的其他事并没有退缩。她仍然喜欢吃冰淇淋以及和她的朋友聊天、逛街,并计划周末要做的事。


面对失败,Jeremy与Melissa的当下反应是一样的。两个人都觉得被打败,都相信失败意味着他们不是好作家,即对永久性的解释是相同的。但他们两人对普遍性的看法却是相反的。


Jeremy是个受难者,他相信他未被选上的原因(除了写得不好以外)是因为他是个完全失败的人(我的写作能力很差,就像其他所有事一样)。


Melissa则找到局部的原因,就像她的自我解释那样,她相信未被选上是因为她写得不好,但这和她的其它能力无关。


有些孩子可以把困难锁进盒子里,即使生活中的一部分出了问题,仍然可以继续他其余的生活(如Melissa);有些孩子则会将困难灾难化,当他生活中的一条线断掉后,整块布就散了(如Jeremy)。


再举一些生活中很典型的例子。当坏事发生时,悲观孩子会把特殊当普遍;而乐观孩子则会就事论事,把坏事当特殊情况看。


悲观孩子看来:

  • 所有老师都不公平

  • 我运动时笨手笨脚

  • 没有人喜欢我


乐观孩子看来:

  • 李老师不公平

  • 我球踢得很差

  • 小杰不喜欢我


面对好事时,两类孩子的解释风格也截然不同 ... 


悲观孩子看来:

  • 我对数学很在行

  • 小莉请我参加她的庆生会是因为她喜欢我

  • 我能演白雪公主这个角色是因为我唱得好


乐观孩子看来:

  • 我很聪明

  • 小莉请我参加她的庆生会是因为我很不错

  • 我能演白雪公主这个角色是因为我多才多艺


聪明要比仅在数学上聪明包含更多的信息;讨人喜欢的特性暗示有许多人喜欢你,不仅是小莉一个人;有才能比只会唱歌更广泛。一般来说,认为好事的发生有普遍性原因的儿童,在生活的各方面都会表现得更积极,也会取得更多成绩。


3、个人化解释:这件事是我的错,还是别人的错?


除了永久性与普遍性解释以外,还有第三个维度的解释风格。那就是,坏事发生了,这是谁的错?孩子可能会怪罪自己(内部因素),也可能怪罪其他人或是环境(外部因素)。


失败时经常习惯性地责怪自己的孩子自尊心强,他们觉得愧疚和羞耻。当坏事发生时,怪罪他人或环境的孩子,对自身评价较高。而习惯于怪罪其他人的孩子会更少地觉得愧疚和羞耻,并且更喜欢自己。


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应该教导孩子将错误都归咎于别人呢?当然不是,教孩子在事情不顺利时埋怨他人,就如同教他撒谎一样,后果是可怕的。以下两个行动原则,对孩子会有帮助。


第一个原则是当孩子做错事,不要轻易就算了。我最不愿意做的就是培养不会说“抱歉,我做错了,下次我会做得更好”的孩子。当孩子成为导致问题的原因时,他们必须对事情负责,然后进行改正。但是,我们特别要注意,孩子犯错时,我们要责怪具体的错误行为本身,而不是责怪孩子的个性。


第二个原则是不要让孩子总是埋怨自己。我的目标是教导孩子如何正确地看待自己。我不愿意看到孩子在事情不顺利时,不管是否是他们的错,总是埋怨自己。经常自责也会增加孩子患抑郁症的机率。


有些父母,当他们听到我要帮助孩子们去判断他们遇到的困难是不是家长的责任时,就认为我是在教孩子逃避责任。这些家长会说:“我不要我的孩子在事情不顺时到处责怪别人。”


这点我同意。如果认为教孩子说“这不是我的错,我没有做这件事”,就可以帮助他们过上更成功的日子,那就太单纯了,同时也是错误的。


我们应该做的是,教孩子明白每个问题背后都有原因,对自己导致的问题自己要负责,对自己无法控制的事情,则不用责怪自己。把一切坏事归因于自己的个性原因是就是重度悲观!



最后,和孩子讲讲下面的故事,来讨论悲观孩子与乐观孩子之间的不同。


忧愁的格雷格


杰夫:嘿!格雷格。你有没有看到海报?下星期就要开始组建篮球队了。
格雷格:真的吗?我不是很在乎。
杰夫:我可在乎。我想我们应该去试试。如果能进校队会很酷的,还可得到队服什么的,你觉得怎样?
格雷格:什么怎么样?
杰夫:你觉得我们身高够格吗?
格雷格:我们大概是六年级最矮的了!
杰夫:可是,我们总会长高,不是吗?
格雷格:不可能的,我们长高了,其他人也会同时长高的,所以我们还是最矮的,就算我们够高,被选中的机会也很低。
杰夫:对喔!不过我们这个星期去练练看,也许会有帮助的。我家后院就有个篮球架呢!
格雷格:没用的,要练好多年才会有起色。
杰夫:噢,也许你是对的。也许我们应该去打棒球。
格雷格:我们也是没有机会的。棒球比篮球还难 ... 


充满希望的霍莉


珍妮:嘿!霍莉。你有没有看到海报?下星期就要开始组建篮球队了。
霍莉:好极了!你要不要去试一试?

珍妮:好呀!我想如果能进校队会很酷的。还可以得到队服什么的。你觉得怎样?

霍莉:什么怎么样?

珍妮:你觉得我们够格吗?
霍莉:我想是的。有些女孩个子相当高,可是我们动作比较快。
珍妮:我们可以在我家练习运球和投篮。
霍莉:好呀!也许今年我们会突然长高,变成队里最高的。还记得那年夏天丹妮亚长高了7.6厘米吗?希望也能发生在我们身上。
珍妮:对。我们这星期去练习也许会有帮助,我家后院就有个篮球架。
霍莉:好主意,我哥哥是高中校队成员,也许我可以请他来给我们做一些指导。放学后,我在门口等你,好吗?


和孩子读完故事后,问问孩子对格雷格和霍莉分别怎么看?觉得自己更像格雷格,还是霍莉?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明白,不管遇到好事还是坏事,让孩子形成正确的“解释风格”对于他是否成为乐观的人至关重要。而“解释风格”的核心,就是要就事论事。


这些道理虽然理解起来并不难,但生活中真正践行却不易。让我们“言传身教”,平时在和孩子相处时,时时注意去如何“解释”好事或坏事发生的原因,学会就事论事地评价孩子,帮孩子去乐观地面对成长路上的各种挑战。


最后,和大家分享马丁·塞利格曼的TED演讲《幸福奥秘:积极的心理学》... 有中英文字幕哦!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341ryt57x&width=500&height=375&auto=0

本文由小花生根据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教出乐观的孩子》编辑整理,文字有所变动,转载此文须获小花生授权


相关阅读:



感谢订阅 “小花生网”


和你分享世界上先进又实用的教育资源

周一:英文原版新书开团

周二:话说思维和方法

周三:怎么阅读,怎么学英语

周四:教育实践,真实体验

周五:好资源,榜单来了

周六、日:带来思考的文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